齐天大圣通天大圣混天-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的区别

在《西游记》流行之前,华夏大地上就流传着各种有关于猿猴的传说和信仰。早在“英雄纪元”的夏商之际,东夷出身的商人就崇拜一位被称为“ ”的强大神祗。而 的形象就有如一只猿猴。在后世流传的大量有关猿猴传说中,一个普遍存在的母题就是“ 猿猴抢婚 ”。从这些传说的原始形态可以发现,上古时代的氐羌族群是第一批讲述者。人类的少女被猿猴掠走之后强行成婚,在这些神秘的传说背后则是商朝对羌人的征服以及羌人的反抗,这一段充满了血泪真实的 历史 。

到了秦汉之际,对猿猴的神话和信仰已经相当成熟。而且猿与猴彼此之间的区分也非常清楚。一般来说,猿是神秘的、风雅的神兽。是君子的幽灵所化。《春秋繁露》中就认为猿深得吐纳之术,故而享寿八百岁。而东汉的《吴越春秋》则记载了猿公的传说,越有一少女剑术非凡。被越王重金厚礼请来做越人的剑术教师,在上任的途中偶遇一老翁,自称袁公,与少女比试之后化为老猿飘然而去。《吴越春秋》载:

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有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杖箖箊竹,竹枝上颉桥,未堕地,女即捷末。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

总之,猿的形象在秦汉之际总是一派仙家气象。到了魏晋,猿几乎成了君子的象征,葛洪《抱朴子》中讲了一个很诡异但也很优美的传说:

周穆王南征,一军皆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但是,关于猴,人们就几乎没有什么好话——在当时的传说中猴一旦获得了魔法之后就会变成贪婪、*荡的。比如东汉焦延寿《易林?坤之剥》就说:

" 南山大玃盗我媚妾 。"

玃被是“母猴”的雅称,这里的“母”通“沐”,也就是沐猴,即猕猴。

但是,也就是在猿与猴分的泾渭分明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二者的形象又突然开始逐渐的混淆在一起。之前君子的象征、隐士的化身、成精得道的老猿在各种传说中开始逐渐人设崩塌。最典型的就是这些猿精也和猴精一样,私生活开始变得十分放荡。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初唐时,很可能是由长孙无忌指使人撰写的《 补江总白猿传 》中,成精的白猿就是因为喜好女色而触犯天条,并因此最后于凡夫之手的。

这个传奇讲的是梁大同末年,将军欧阳纥率军南征,至长乐,妻为白猿劫走。欧阳纥独自入山,计杀白猿,而妻已孕,后生一子,状貌如猿猴。及长则” 文学善书,知名於时 "。题名中" 补江总 "三字,是说明这个故事最初是由南陈奸佞词臣江总所撰。江总为欧阳纥故人,后者造反伏诛,其遗孤就为江总所收养,是为日后初唐名臣欧阳询。

这个故事中白猿还有这古代始君子的种种特征英俊、强悍、学识渊博。白猿一出场的形象就是“ 美髯丈夫长六尺余 ”相貌非凡;衣着打扮也是“ 加白袷,被素罗衣 ”一派风流儒雅;而且作为一个妖怪,更是理所当然的战斗力爆表“ 力能,虽百夫操兵,不能制也······晴昼或舞双剑,环身电飞,光圆若月 ”;平日里好读书,不失名士本色“ 所居常读木简,字若符篆,了不可识。已,则置石蹬下。 ”;即使是男女之事,这位白猿也是位十分理想化的如意郎君:

所须无不立得。夜就诸床嬲戏,一夕皆周,未尝寐。言语淹详,华旨会利。

但是,白猿还是为欧阳纥所暗杀,临前白猿那句:“ 此天杀我,岂尔之能?” 不由得让人想起了自刎乌江之畔的西楚霸王。

传奇中的白猿早已预知自己会于凡夫俗子之手,但他仍旧愿意以自己的亡来向上天换取儿子的降生。这一点,让白猿之有了古典主义悲剧英雄的那种崇高。

注意,这个写于初唐之际的传奇点明了白猿啸聚之地为长乐(长乐本古之吴航,唐高祖武德六年始名),地点就是现在的福州一带。而这一地区对猿猴的信仰由来已久,至今仍是如此。

古代八闽之地为原始森林所覆盖,大量的猿猴便生活与其中,所以各种猿猴为祸的记录在当地几乎不绝于史,根据南宋《福州府志》记载,唐时此地便常有猿猴为祸。它们不仅破坏农作物、而且还骚扰民众。同时期洪迈的志怪小说《夷坚志》里也记载一些关于猿猴为孽的传说,其中有一个就是当地有猴王散布瘟疫——凡是染病之人起初会像受了风寒一般,而后慢慢发狂不再吃东西。患者还会爬上篱笆树干等等高处,自己往下跳落,往往因此身亡。瘟疫到处,小孩受害很多,民间惶恐。这一段记载没有什么神秘色彩,而被猴子咬伤之后会感染败血症也是事实——近代希腊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就是因此而。闽地素有*祀之俗,也就是《厦门志》所总结的的:

邪怪交作,石狮无言而爷,大树无故而立祀,木偶飘拾,古柩嘶风,猜神疑仙,一唱而和,酒肉香纸,男女狂趋。

面对着来自黑暗的深林之中,毁坏作物、骚扰民众、散播瘟疫,夺人性命的猿猴。当地百姓对超自然力量产生了一直本能的恐惧,于是便把猿猴尊为神道,立庙祭祀,希望能够平息猿猴之神的怒气,以求消灾灭罪。这种信仰在后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升级为新的信仰,比如福州民众祭祀瘟神“五帝”,而五帝中的刘帝就是一只妖猴。而由于闽地在宋元之际是非常国际化的地区,所以当地的信仰也就带有浓厚的异域色彩,比如对于民间信仰的各种神怪皆尊称为“大圣”这就是来自印度教的影响。大圣本为梵文“Mahatma”,现代汉语多译为“圣雄”。这个词来源于梵语的敬语mahatman,原意“Great Souled”,伟大的灵魂。这就是齐天大圣信仰的来源。只是此时的齐天大圣还只是一尊邪神妖猴。

这种氛围下其他的各种妖猴也被冠以“大圣”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比如宋代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里有就写到:

且说梅岭之北有一洞,名曰中阳洞,洞中有一怪,号曰白巾公,乃猢狲精也。弟兄三人:一个是通天大圣,一个是弥天大圣,一个是齐天大圣。小妹便是泗洲圣母。

泗洲圣母就是古老的水妖巫支祁,在宋元之际这位亦正亦邪的女神受到民间的普遍崇拜,甚至《 忠义水浒传 》中李逵在沂蒙山的深处也曾经路过“ 泗州大圣庙 ”。而日后妇孺皆知的“齐天大圣”也在此出现。此外 《争玉板八仙过海 》,其中与八仙共赴牡丹宴的,除了 齐天大圣、通天大圣 之外还有 搅海大圣、翻江大圣和移山大圣 这五位大圣; 《时真人四圣锁白猿》 中则有 烟霞大圣、搅海大圣、翻江大圣、驱雷大圣、撒波大圣······

但是,直到元末明初,美猴王孙行者仍旧还不是“齐天大圣”。比如元朝无名氏所撰的杂剧《 二郎神锁齐天大圣 》:

(齐天大圣上)[云] 广大神通变化,腾云驾雾飞霞,九天神鬼尽皆夸,显耀千般恶咤。不怕天兵神将,被吾活捉活拿!金精闪烁怒增加,三界神只惧怕。吾神乃齐天大圣是也,我与天地同生,日月并长,神通广大,变化多般。闲游洞府,赏异卉奇花;闷绕清溪,翫青松桧柏。衣飘惨雾,袖拂狂风,轻舒猿臂起春雷,举步频那轰霹雳。天下神鬼尽归降,盖世邪魔闻吾怕。吾神三人,姊妹五个:大哥哥通天大圣,吾神乃齐天大圣,姐姐是龟山水母,妹子铁色猕猴,兄弟是耍耍三郎。

注意这个家族,兄弟姐妹五人:通天大圣,齐天大圣,耍耍三郎、龟山水母(就是泗州水母巫支祁)、铁色猕猴,都是猴妖。但是这个杂剧和唐僧西天取经没有什么关系。

第一次把“大圣”之好送给唐僧取经传说中的孙悟空,是元末明初的杨景贤版杂剧《 西游记 》,其中孙悟空一登场就自报家门:

(孙行者上,云)一自开天辟地,两仪便有吾身,曾教三界费精神,四方神道怕,五岳鬼兵嗔,六合乾坤混扰,七冥北斗难分,八方世界有谁尊,九天难捕我,十万总魔君。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

注意,这是第一次孙行者被称为某大圣,在此之前,南宋的《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 》中孙行者的称号是“ 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 ”,而且形象也不是个“猴头”,而是一位翩翩少年,白衣秀士。所谓“换衣冠依旧富贵模样”,这里的孙行者仍旧不脱《 补江总白猿传 》的影响。

至明中期,朝鲜经典汉语教科书《 朴通事 》的注释中才第一次提到齐天大圣孙悟空:

“山下有水帘洞,洞前有铁板桥,桥下有万丈涧,涧边有万个小洞,洞里多猴,有老猴精,号齐天大圣…… 以为徒弟,赐法名吾空,改号为孙行者,与沙和尚及黑猪精朱八戒偕往。”

朴通事 》成书于元末,但这些注释却是明中期的手笔,而这个时间距百回本《 西游记 》出世的时间已经不远。

齐天大圣墓真的存在么?墓中的金箍棒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中对人物的塑造栩栩如生,其中更是以聪明伶俐、本事高强、斩妖除魔的大师兄为偶像。小说里面的孙悟空是汲取天地日月之精华的神石成精。但是历史上是否有孙悟空这个人?

然而近日,在福建省的宝山的双圣庙内发现了一座古代双葬墓。墓室宽2.9米深1.3米。两块大约0.8米的墓碑并列在0.43米的墓台上。左侧石碑刻有“齐天大圣”右侧石碑刻有“通天大圣”。对于这个结果大家都很是怀疑,是否是真的。

在元末杂剧中的《西游记》中曾提到:孙行者共有兄弟姊妹五人,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很显然,齐天和通天就是一对兄弟。据分析推断,这座墓的出现比吴承恩的《西游记》早两个多世纪。所以,孙悟空这个人物或许真的存在过。

齐天大圣是什么意思

齐天大圣孙悟空本来就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所以怎么可能会有齐天大圣墓呢?实际上还真有。因为在古时候有位皇帝非常崇拜孙悟空,所以就专门修建了一个齐天大圣墓。不过这里的齐天大圣指的并不是《西游记》当中的齐天大圣,而是最早原版的西游记。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严格来说并不算完全原创的作品,其中有很多人物是借鉴了根据杨景贤所著的《西游记》。而在这本《西游记》当中齐天大圣并不是孙悟空。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家喻户晓。相信《西游记》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是很多小伙伴童年的“男神”。众所周知,孙悟空是被吴承恩虚构出来的英雄式的人物,不过近年来的一次考古发现震惊了考古界:“齐天大圣墓”竟然被挖掘出来,而且这个墓的建成时间比《西游记》成书的时间还要早。

这个墓在福建省顺昌县西北部的宝山主峰上。墓中有两座大石碑,一边石碑上雕刻着“齐天大圣”四个字;另一边石碑雕刻的则是“通天大圣”四个字。而且在墓中,专家还找到一支生满铁锈的铁棒。可以推断出,这里就是孙悟空的墓。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占山为王的时候曾经与其他六个妖王结拜。这六个妖王分别是平天大圣牛魔王、覆海大圣蛟魔王、混天大圣鹏魔王、移山大圣狮驼王、通风大圣猕猴王、驱神大圣禺狨王。加上齐天大圣孙悟空,被并称为“七大圣”。但是其中并没有找到“通天大圣”,那么这个通天大圣是何许人也,又为什么会和齐天大圣合葬在一起呢?

其实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在《西游记》成书之前就存在了,而且不只一个版本。吴承恩在写作的时候也从中吸取很多神话元素和灵感。在元末明初的戏曲家杨景贤所写的杂剧著作《西游记》中,专家终于找到“通天大圣”的字眼。

原来在杂剧《西游记》中,孙悟空并不是“孤家寡人”一个,还有妻子和兄弟姐妹。他的妻子是金鼎国公主娇姿。孙悟空对自己老婆还算不错,为她上天入地搜罗珍宝。不过和《西游记》小说中的赛太岁一类的妖怪一样,娇姿也是被孙悟空强抢到洞府里面去的,天兵天将打上门以后才得救。

在《西游记》杂剧中,孙悟空是姐弟五人“大姐骊山老母、二姐巫枝祗、大哥齐天大圣、小弟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而且在杂剧中,通天大圣才是孙悟空,跟随唐僧西天取经的那个,齐天大圣变成孙悟空的哥哥。专家分析,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很可能受到《西游记》杂剧的影响,而且为了突出人物性格,将“齐天大圣”的名号安在孙悟空的头上。

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是传说还是真的、

指 神通广大 的人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 喻世明言 》第20卷:“一个是通天大圣,一个是弥天大圣,一个是 齐天大圣 。”

成语例句: 沈从文《摘橘子》:“当年 齐天大圣 也受不了,你受得了?”

繁体写法: 齐天大圣

注音: ㄑㄧˊ ㄊㄧㄢ ㄉㄚˋ ㄕㄥˋ

成语语法: 作宾语、定语;指神通广大的人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谜语: 孙悟空

看小说和电视剧切忌不要信以为真,真实的成分肯定有一点,但大多都运用了小说的手法,是虚拟的,以下是关于齐天大圣和通天大圣的真实记载,给你参考下吧:

据考证,元末明初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的剧情框架和吴承恩的《西游记》相近,但情节不同。剧中有一段孙行者的自白:“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孙行者自白中称齐天大圣为“大兄”,而谦称自己为“小圣”。

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这样的兄弟排序和墓葬中兄长齐天大圣居左为尊不谋而合,而墓葬上“宝峰”则明确地点明了这兄弟二人都是顺昌人氏。

从“通天大圣”乃齐天大圣之原形和吴承恩生卒资料来分析,福建顺昌县宝山双圣庙是“孙悟空兄弟”合葬墓早于吴承恩《西游记》成书时间已很显然。

以目前发现的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为期限来分析,此双圣合葬墓早于吴承恩的《西游记》成书时间近两个世纪。

吴承恩为刻画人物个性之需,把齐天大圣的名号用到了通天大圣头上,且兄弟姊妹的本事都集中到了小说中的齐天大圣一人身上,而埋没了通天大圣等其他兄弟姊妹。而五兄弟姊妹出生地顺昌宝山也成为吴承恩《西游记》的真实场景。

基本信息

齐天大圣即孙悟空,孙悟空(sūn

kōng),中国神话传说中人物,太乙散仙,出自古典

概况

孙悟空是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著作《西游记》中的人物之一。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猪八戒、沙僧的大师兄。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善良、正义、不阿的情怀和追求。现代电视剧和动漫中经常出现这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