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痛苦之村吹笛子_dnf痛苦之村bgm
1.笛孑伴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六百字作文
2.靡靡之音的歌曲会使人?
3.杨幂版的聊斋之聂小倩有多少集
4.吹奏造句-用吹奏造句
5.花衣魔笛手读后感1000字
6.关于阿炳的资料和乐曲
阿炳,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后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22岁时父亲去世,他继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后因交友不慎,沾染上、的恶习,34岁时双目先后失明。为谋生计,他身背二胡,走上街头,自编自唱,说唱新闻,沦为街头艺人。40岁时,与寡妇董彩娣同居。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万昌茶馆门前围场演唱。他敢于切中时弊,抨击社会黑暗,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吸引听众。一事变发生后,他又编唱《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的新闻,并用二胡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在抵制日货的运动中,他用富有的语言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他的许多新闻唱出了群众的心声,深得一般市民的喜爱。每天晚上还走街串巷,手操二胡,边走边拉,声调感人。蜚声国际乐坛的《二泉映月》,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日军侵占无锡后,阿炳和董彩娣一同到双方老家避难。不久赴上海,在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弹奏三弦,并在**《七重天》中担任表演群众角色盲人。这时他创作的《听松》,是一首气魄豪迈、情感充沛的二胡独奏曲,倾吐着不愿当亡国奴的爱国主义热情。民国28年重返锡城,再操旧业。他每天上午去茶馆搜集各种新闻,回来构思创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馆门前演唱;夜间在街上拉着二胡,演奏他创作的《寒春风曲》。他的琴艺十分高超,可将琵琶放置在头顶上弹奏,还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说话、叹息、欢笑以及鸡鸣狗叫的声音。抗日战争胜利后,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场所说唱新闻。民国36年,他肺病发作,卧床吐血,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度日如年。
1949年7月23日无锡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乐曲获得新生。1950年暑期,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委托杨荫浏教授等专程到无锡为他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
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
阿炳的一生如戏剧般充满情节的跌宕。据说他生平唯一留存下来的影像,只有一张日伪统治无锡时期“良民证”上的标准照。相片里那个带着盲人眼镜,形容枯瘦的中年人,在一顶破毡帽下面的面孔,透着生活的艰难和沧桑。也许命运给阿炳的磨难,正是成就他那些动人心魄乐曲的缘由。这个华清和的私生子,生来就被剥夺了家庭慈爱的权利。当他的生母无奈地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抵抗世俗的歧视,这个孩子性格中一些隐秘的部分已经可见端倪。在外寄养几年的少年回归生父华清和的身边,他的眼光所见之处,也许有更多的是不解的疑惑。我从资料中知道,他是叫着“师傅”来到当道士的父亲身旁。华清和自号雪梅,精通各种乐器。阿炳勤学苦练,不久就熟练地掌握了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此刻阿炳还当自己只是个蒙受好心人照料的孤儿。然而当他长到21岁时,阿炳突然在华清和因病去世前明白了自己的身世。
往后的日子说来也令人唏嘘。无锡城中道观洞虚宫里雷尊殿的新任当家道士华彦钧似乎放任自流,吃喝嫖赌甚至吸食。荒唐的生活带来荒唐的结果:因为梅毒侵害他瞎了眼睛,丧失对道观的控制。流落街头后,族人安排江阴的农村寡妇董彩娣来照顾他。世事就是这样矛盾。痛苦绝望中的阿炳没有破罐子破摔。再往后的日子里,一个说唱时事,在街头卖艺,以“瞎子阿炳”闻名的创作型民间艺人新生了。有一篇当时见证人的回忆文章说,日本人侵占无锡后,阿炳和董彩娣曾外出避难,在上海的昆曲班仙霓社担任弹奏三弦的琴师,其间甚至还在当时拍摄的**《七重天》里表演了一个群众角色。
阿炳在这个卖艺为生的时期创作了他最为动人的乐曲。围绕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流传有许多故事,我在偶然中读到其一个,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松寿孩童时期和阿炳是邻居,少年时喜好二胡,在演奏技法上常常得到阿炳的点拨。后来他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民乐系。一天天很冷,他在老师琴房外活动手指,随手拉了支阿炳教他的乐曲。一曲终了,过来一个人讯问他拉的是什么曲子。老师告诉他,这位问他的先生是从中央音乐学院来的杨荫浏教授。黎松寿说这乐曲是家乡一个民间艺人教的,没名字。杨荫浏说这曲子好,还说他们正在收集民乐,要用刚从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这样好的民间音乐。黎松寿和杨教授约好,回到家乡一直等到9月份,杨荫浏和曹安和两位教授才来到无锡。这次他们带来的任务是录制无锡的道教音乐。等录完这些道教音乐,黎松寿坚持请他们去录阿炳的乐曲。等阿炳拉完一曲,杨荫浏教授轻声问这曲子的名字,阿炳说没名字。杨教授说没名字不行,要想一个。阿炳接着说那就叫《二泉印月》吧。杨教授又说,《印月》这名字跟广东音乐重了,要不叫映月,无锡有映山湖么,阿炳说,好,你的学问大,就听你的。
对这件事情,黎松寿先生在他的回忆文章里说:1950年9月20日,我和妻子陪着杨荫浏、曹安和两位先生找阿炳录音,那天一直录到晚上7点半才结束。录音的时候,阿炳因为身体很不好,手劲也不够,琴也是临时找的,所以录音保存下来的《二泉映月》并不是效果最好的。阿炳的最后一次演出是1950年9月25日,也就是录音后的第23天,好像是无锡牙医协会成立大会的文艺演出。阿炳支撑着病体出门,由于他走得慢,到会场时演出都快结束了。我扶着阿炳走上舞台,坐在话筒前面。这是阿炳平生第一次面对话筒演出,也是惟一的一次。阿炳一开始是弹琵琶,后来台下有人叫着要阿炳拉二胡,我和妻子就叫阿炳注意身体,不要拉。阿炳说了一句:“我给无锡的乡亲拉琴,拉死也甘心。”接着就拉起了他不知拉了多少遍的《二泉映月》。我记得满场都是人,连窗户上也站满了人。演出结束的时候,台下掌声和叫好声不断,阿炳听见就脱下头上的帽子点头示意。
80多年前,无锡街道的上空常常飘扬着阿炳卖艺乞讨所奏响的琴声。他的即兴演奏,不仅成就了《二泉映月》这支自述式的悲歌,更主要的是它摆脱了那种赏玩式的心态,上升为一种与我同在的共命运感。对人世的关怀,对自我的思考,以及遭受的磨难,使一些人很容易地把他和贝多芬相提并论。不是说人活着多么艰难,或者古人挂在嘴边的“天降将大任于斯人”,而是真切的自己的行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部心灵史,它折射了人之所以要站立的原因。我在阿炳音乐里常常感觉到的,在那一瞬间,就是能分清许多是非。我记忆里有过一段介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的文字,说他在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时流着眼泪告诉别人:“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阿炳因为1950年那次录音保留了他创作的六首乐曲:即今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这是一件万幸的事情。作为民间艺人,他艰苦的一生也许只是有史以来无数血泪人生其中的一次。幸好他有了一个机会,不仅能够用自己的双手,用音符来表达,还能借助音乐这种工具来感染其他的心灵。
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片段1)。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出现六次。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片段2)。 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绰注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至ff。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笛孑伴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六百字作文
翻译:然而春寒使我从醉梦中醒来,听到凄怨的笛声,便想到春天会尽,梅花也会片片凋落,此时淡淡的月色笼罩着黄昏。
此句出自元代乔吉的《水仙子·寻梅》。
水仙子·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袭来何处香? 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作者简介:
乔吉(约1280~约1345) 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他的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
靡靡之音的歌曲会使人?
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是什么时候接触笛子的了,只是灵魂深处每每有一种声音缠绕,我不知道是谁给我种下的,但我知道那是一种很清脆,很甘甜的声音,只知道第一次接触他的地方,有一条长河,有一片黄灿灿的大地——是一个山村角落呀!
笛子韵味是从那时候闯进我的生活,在我的脑海中深深的扎下了根,我知道我与笛子要结下不解之缘了。笛音就像一颗深褐的莲子,在我心中落下,只要那一缕青光照射他就要从我心中放出绚烂荷花来。
等着,等着。。。。。。。。
谁会想到从我第一次闻到笛音,到第一次拿起那短短的曲笛会要经历十二年之久呢?高中的生活多半是寒苦的,生活苍茫的像一片无垠的雪地。元旦汇演是唯一能够给这个世界一丝生气的花朵儿。幼年时的笛声再次从从耳外,从心灵深处升起。那可匿了十二年的莲子终于是要破芽儿了。
既然那位同学又是我认识的人,自然给我带来了太便,我可以什么都不要顾及,抢去自己所爱的事物。于是南方的曲笛跑到了我的手中。
笛子是南吹的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多少基础的。然既然心中有了追求的,同桌的同学有这么能够阻拦的住我呢?无论如何我还是要继续的。
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将他吹响的时候心中是多么的激动!
还清楚的记得吹了两三个课间操后,笛声的嘶哑与幼年时的幻像区别太大,心中是多么沮丧!
。。。。。。。。。。
对于一个有恒心的人来说,痛苦是永远不会持续太久的!现在的我已然走出那种困境。只是还不清楚心中的那颗莲子是否是开出了一朵奇葩呢!
杨幂版的聊斋之聂小倩有多少集
然而所有的关于音乐教育的益处都未能改变人们的普遍观念,即音乐是属于孩子有时间和有兴趣时的一种附加的选择。民族音乐学者约翰·布拉肯(John Blacking)更是指出:我们认为音乐是一种罕见的天赋,所以音乐是极少数人创造出来而被当做多数人的一种消遣品。布拉肯多年经历各种非洲文化,认识到这种区别是不存在的,对于音乐只是属于少数精英,而多数人都没有音乐细胞这一点他感到非常震惊。
克劳斯和钱德拉塞克拉同时也指出应该重新评估学校音乐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巧和听力这样的边际效应。但是当唯一能劝说教育家接纳音乐是由于音乐对于人的认知和智力的附带效应的时候,那将是非常悲哀的。在一个注重成本——效应分析、目标和实用价值评定的时代,我们应该对那种说法特别谨慎。的确,应该把音乐看做是我们大脑的体操,音乐应该去学,但是最终它的价值就是丰富我们的生活,以便适应社会需求,并使我们富有人性。
尽管我们并不诋毁音乐是教育之本这样的口号,但是,和其他一样,音乐训练如果过多同样也有危害。最近,我有幸与钢琴家雷昂·佛莱雪(Leon Fleishe)谈论他与肌张力障碍作斗争的痛苦而令人振奋的经历。肌张力障碍是一种局部肌肉失控的状态。佛莱雪作为乐队钢琴家的光辉事业早在60年代初就结束了,那时候他发现他右手的两根手指头会无缘无故地弯曲。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和单手弹奏之后,弗莱舍通过肌肉和注射肉毒杆菌素来使肌肉放松的重新获得双手的运用。但是他说他的状况只是暂时的,他还必须与之斗争。。
肌张力障碍不是肌肉的问题(比如痉挛),而是神经问题:过度训练破坏了肌肉和大脑的神经连结,扩大了手在感觉皮层的表现直到神经信号变得模糊。它是神经可塑性悲哀的一面,而且还比较普遍——据说一百个职业音乐人中有一个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有些人不愿说出来,害怕承认这种致命的问题。
如果没有像佛莱雪这样的演奏家,我们的生活会是及其枯燥乏味的。但是他的困境在提醒着我们过度训练也有危害,这不仅对表演者是这样,对其他人来讲也是这样。无论他给我们的是好的或是不好的音乐。(文睿)
补充:
一、音乐发源于自然
前言中讲了有关音乐与自然的一些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以某种独特的方式反映现实的。它可以启迪我们的心智,激发我们去认识音乐与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提供其间的一些蛛丝马迹。但是,若真要探究音乐如何发源于自然,则不能凭借传说,而必须认真地考察音乐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音乐”这个词是个常用词,也是人们,无论男女老幼,都十分熟悉的一个词,无须多作解释。但是,如要真正弄清音乐与自然的关系,还需要从音乐一词出发,把它的含意弄个明白。翻开辞海找到“音乐”这个条目,我们会看到条目下有这样一段解释: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旋律和节奏,其他重要表现手段有和声、复调、管弦乐法等。音乐是‘时间艺术’,必须通过演奏和演唱才能为听众所感受和产生艺术效果”
无须多加解释,从这段话中不但可以了解音乐一词的含意,还了解了音乐的组成及它的基本要素,它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它的艺术感染力或者说是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从下面叙述中大家会看到,这一切无不与“自然”有关。
(一)乐音源于自然
大家都知道,各种东西都有其基本构成单位,元素由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分子,生物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细胞,音乐与之类似,也有自己的“原子”或“细胞”,这就是乐音。
乐音指比较和谐和悦耳的声音,它原本存在于大自然之中。人们走进森林,会听到莺啼燕啭、百鸟合鸣;人们走到水边,会听到流水潺潺,浪花飞溅;人们走进山涧洞穴,敲击那洁白的钟乳石柱,会听到叮咚之声在空穴中回响。苏东坡在他的《石钟山记》①中记载了这种大自然中的乐音。这石钟山下有许多‘石穴罅’(xià,缝隙)水扬起激波,就会激起如钟鼓一样的乐声。
在两山之间、将入港口处,则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时,也会发出“窾(kuǎn)坎镗(tang)嗒”的钟鼓声,苏轼把这些自然乐音与周景王时所铸的无射钟和魏献子的歌镜相比拟,足见其乐声之动听。
无独有偶,在突尼斯有一眼泉,被称作“音乐泉”,音乐泉流出之处和石钟山的地貌非常相似,那里也有一座空心岩,水流过这里会被分成千百条细流,细流间相互撞击和鸣,发出千变万化的音响。
自然界的乐音远不止于此,春季百鸟的歌唱,夏日的蛙鸣,秋日的蝉声无不具有音乐性,受这些乐音的激发,我们的祖先自然还会展开那大自然所赋予的歌喉引吭高歌。
和现代音乐合成器由人工来控制音响不同,这些自然乐音,包括人的歌喉,其音响的构成遵循的是不以人意声为转移的自然规律(物理法则)。它的音高由基音决定,音色则取决于谐波的构成,谐波的频率和基音构成某种比例关系。基音的强度最强,谐波的强度则随着与其频率与基频频率之比的增大而减弱,基频的频率、谐波的构成,都不由人所决定,要受振动和波的物理所控制,就是人的歌喉,歌唱者所控制的也只是发声方法,并不能改变物理规律。这形形的乐音传进人的耳朵中,又通过自然赋予人的听觉器官自然反应,使人“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悦耳的音响。这种自然乐音,像苏东坡在他的《前赤壁赋》中说的那样:“耳得之而为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①但是,人类是不是只能永远“被动地”享
受这种自然造物慷慨赠予的自然乐音呢?不管由于什么原因,总之我们的祖先并没有作这样的选择而是发挥了人独有的创造性,在制造种种劳动工具的同时,也制造出了自己的“奏乐”工具——乐器。
不过,人通过乐器产生的“乐音”,是不是完全与自然一刀两断了呢?
当然不是。有许多乐器后面都伴随着和自然乐音有密切关联的动人传说。前面讲的希腊神话中排箫是由芦苇的自然鸣响引发而来,中国则流传着由竹管的自然鸣响引发出笛子的故事。传说在苗岭九狮山一带,有个地方叫鬼国。这里的水族儿女有副好嗓子,常常放声歌唱。鬼国的老皇帝名叫阿奔,因为生来嗓子沙哑,十分嫉妒别人的美丽歌喉,他下了一道禁歌命令,凡是唱歌的人都要被砍头。九石山岩头有个寨子叫楠竹寨,楠竹寨中有个年轻的篾匠名叫竹郎,还有个美丽
的乡村姑娘名叫雅妹。竹郎和雅妹十分喜爱唱歌,他们不管皇帝的禁令,走到哪里唱到哪里。有一天竹郎和雅妹坐在坡上对歌,忽然听到一阵悦耳的响声。便循声去
寻找,找来找去发现是风吹空竹发出的声响。竹郎想到了一个新鲜的办法,他取了一节竹子,把它钻空,又在上面挖了七个洞。竹郎用嘴去吹,出来的声音十分动听,还可吹出不同的曲调,在雅妹的敦促下,竹郎给这乐器取名叫笛。
尽管后来竹郎被凶狠的皇帝用毒酒害,雅妹也为了抗拒皇帝的求婚撞在金殿,“竹笛”这由自然乐音的启发而产生的乐器却留了下来,直到现在。
传说历来是用不着去考证其真伪的,但传说又总有其“真理的”内核,当听到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编钟所发出的那种特有的浑厚动人心弦的鸣响时,再对比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有谁能在这巧夺天工的人的创造与“自然造化”所产生的奇迹之间划出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听到民间艺人声情并茂地吹奏出《百鸟朝凤》中的各种鸟鸣时,又有哪个能强辩说这乐声不是源于自然中的百鸟鸣唱?嵇康的《琴赋》中曾这样写道:
依记那高耸的树木啊,
背靠那巍巍的山岗;
包含天地的醇和啊,
吮吸日月的光芒
含天地之醇和兮,
乐音正是这样紧密地和自然联在了一起。
补充:
可以肯定地说,音乐不但能启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还会使人保持长时间的兴奋而不知疲倦。有一位学生原来学习一个小时就感到疲劳,后来边听音乐边学习,坚持3—4个小时的学习,注意力也不致分散,而且也不知疲倦,后来他在不听音乐的情况下也能坚持长时间地学习了。从这一点上讲,听音乐对学习是有积极作用的。
美国哈佛大学专家在研究中发现,清醒和睡眠都开始于脑神经干,那里排列着一种特殊细胞———网状细胞,或称“清醒细胞”,它经常向大脑皮层发出使之清醒的信号。但是,这种清醒细胞需要有一定压力,才能长时间处于活跃状态,而黑暗、安静和单调的气氛只能起到减弱压力的作用,随着压力的不断减弱,睡眠就开始了,这就是为什么过分安静与单调容易使人犯困的原因。因此,我认为为了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清醒状态,就应该设法向大脑的“清醒细胞”发出“警觉的信号”,也就是向“清醒细胞”施加压力,那么,最好的办法,当首推音乐。
但是,催眠曲不能用,因为它旋律单调,节奏缓慢,只能对“清醒细胞”起减弱压力的作用,容易使人入睡。那些过于轻飘的“靡靡之音”也不宜用,因为它可使人精神不振。流行歌曲更不能用,因为它有一定思想意义的歌词,这些歌词能引起与学习任务无关甚至有害的思维活动。根据科学实验,最好是用那些对大脑“清醒细胞”压力适中,旋律健康,音质优美,节奏快慢协调的抒情性较浓的轻音乐。这种音乐能促使大脑“清醒细胞”处于活跃状态,而不使人思睡,而且能使人情绪愉快,精神振奋,有益于学习,有益于身心健康。实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根据学习原理、心理学、心理生理学来解释。
首先,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脑力劳动,学习需要一个可以提供头脑积极运动的环境。过于吵闹的环境会使人的感觉迟钝,同样,过于安静的环境也不利于学习。一般说来,比较理想的学习环境,要求声音不可以超过50分贝,比较理想的是在睡眠环境下,即30——40分贝。那么太安静了,以到于一点背景声音都没有了好不好呢?不好。因为过于安静的环境会使人产生一种潜意识的恐惧,反而会影响学习。
第二,学习需要较多的脑力,听音乐也要占用一定的脑力。试想,如果你用心听音乐,那么,你还能全心全意地学习吗?当然不能。那是不是就不能放音乐了呢?也不是这样说。其实就像刚才所说的。音乐可以作为一种背景声音。但并不是很来“听”的,而是作为一种背景声音。因为,同样的背景声音,和谐的声音比无规律的声音更能促进学习。
第三,从生理上来说,人体处于轻快和谐的声音环境中,人的身体会随之放松,会感觉到两个情况:一种是昏昏欲睡,一种是精神怡爽。不同的人,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反应,不能一概而论。根据生理心理学,人的生理会影响人的心理,当人处于精神怡爽状态时,思维会比较清晰;当人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时,思维会比较慢,并且准确性不高。
第四,轻而稍慢的音乐占用人脑较少;激烈的、快的音乐占用人脑较多。还有就是两种脑力活动同时发生时,两者会相互影响。同样表现为两种情形:相互促进和相互干涉。当两种脑力活动性质过于同一或相差过大时,会相互干涉。只有当两种脑力活动关系中等时,两者才会相互促进。
第五,还要注意一点就是“潜意识学习”,也就是说,在我们有意识地学习的同时,我们的潜意识也参与了学习。这种学习不为我们所意识,但在再现和再认的时候越起了很大的作用。学习时放音乐,有可能会干扰“潜意识学习”。
第六,学习和回忆之间遵循一种原理——“情境的熟悉性”。当人回忆时的情境和学习时的情境有较多相似之处时,回忆较容易。学习时放音乐,考试时当然不能放音乐了。这样就人为地创造了两者情境的不一性。从理论上来说,当然是不利于学习的。不过也有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因为音乐不是学习时的唯一情境因素,再有就是这种情境的熟悉性当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回忆的质量,如果学习时放音乐使学习的质量提高了,那么,即使在回忆时有这么一点不同,但综合起来,却可以促进学习的效果。
综所上述,放不放音乐其实不能一概而论,而要看环境、学习的性质、音乐的性质、人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等方面来确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放音乐可以促进学习,而有的人却得到相反的效果的原因了。
吹奏造句-用吹奏造句
第1集 小倩
巡城马邮差宁臣来到一处村镇为人送桔树,受一群孩子所托,去南来镇为他们的老师陈三泰送信。在去南来镇的路上,险些被一对鬼母子吃掉,幸好被一盲道长燕赤霞所救。晚上,宁臣于荒废的兰若寺内,遇到正在弹琴的小倩。
第2集 小倩
小倩本想吸取宁臣的魂献给姥姥,然而宁臣的无欲无求让小倩无从下手,他的善良更让小倩有所动。晚上,盲道长捉妖至此,赶走了守在睡熟的宁臣身旁的小倩。第二天,宁臣醒来不见了小倩奥悔不已。去南来镇寻陈三泰不得更是失望。晚上回到兰若寺等小倩,谁知小倩带给他的都是儿时的愿望,令宁臣开心不己,二人亦情愫暗生。谁知姥姥和黑山老妖的较量却打破了二人的宁静世界,为躲避,二人藏于水缸之中,为不让姥姥闻到人气,小倩主动和宁臣吻在一起
第3集 小倩
在去黑山较量中姥姥、盲道长被捉,二人极力挣脱出来,原来姥姥和盲道长本是一对夫妻,后道长得知妻子是妖后,痛心杀死自己与姥姥的孩,姥姥对此痛心不己,二人亦分道扬镳。没有肉体的黑山老妖痛苦不已,在得到了陈三泰的肉身后,便附身在陈身上。姥姥得知小倩与宁臣产生感情后气愤不已,要求小倩再不准见宁臣,小倩无奈只得答应。然而此时的宁臣虽然知道小倩是妖,但还是爱上了她。
第4集 小倩
宁臣从妖洞出来,在山脚下见到了陈三泰的物品,但却找不到人。在山下的破庙中见到了疯疯癫癫的燕道长。在感知了宁臣对小倩的感情之后,使燕道长对自已和姥姥的感情也有所怀念小倩在向姥姥说明自己不想再吸取男人魂魄时,姥姥雷霆,并威胁她要对宁臣不利,小倩在无奈只得屈服。黑山附体陈三泰后恢复元气,决定娶小倩做自己的妖后。在树林中宁臣找到小倩,为保护宁臣,小倩故意躲开他,却被燕道长收服。
第5集 小倩
燕道长将小倩封于山洞之中,为解小倩的妖毒,宁臣用自己的血为小倩熬药。黑山来到姥姥的山洞,寻找小倩不得,捣毁山洞。于半路上追捕小倩、宁臣二人,被燕道长拦下,二人得以脱身。清晨,黑山追至湖进,奈何宁臣身上有护身符不能接近,黑山便从陈三泰的像蒙蔽宁臣。
第6集 小倩
待宁臣醒后,小倩早已不知去向,小倩下嫁给黑山,就在她刺杀黑山未遂之时,宁臣与燕道长赶到,一番激战,姥姥不幸死去,临死之时,燕道长也从心里接受了他是妖这个事实,使姥姥安心离去。激战中就在黑山渐处上峰之时,宁臣吹响了学生送给陈三泰的笛子,唤醒了陈三泰的意识,使大家有机可乘,奸灭黑山,小倩亦在激战中灰气烟灭。
一共六集。
花衣魔笛手读后感1000字
1 一丛丛、一簇簇的桂花,有的伸出头仿佛在 吹奏 一首生命之歌。
2 仙人球花,像是一个长长的喇叭,正对着蓝天 吹奏 着欢快的乐曲。
3 那一串串小喇叭似地牵牛花在微风中摇摇晃晃,像是在 吹奏 着欢快的乐曲。
4 元旦晚会上,张红用笛子为大家 吹奏 了一首动听的歌谣。
5 他的 吹奏 是那么入神,打动了所有听众。
6 生活是小船,载着我们童年的梦想;生活是小船, 吹奏 着童年的欢歌。
7 仙人球花,像是一个长长的喇叭,正对着蓝天 吹奏 着愉快的乐曲。
8 希望是为痛苦而 吹奏 的音乐。
9 让小女孩可以在家 吹奏 竖笛,而母亲在做家务。
10 损有魂,故有曲…… 吹奏 的是那风,可散不去的却是那魂的音……耳根
11 在 吹奏 乐器中,竹笛的结构还是同古时候一样简单。
12 疯狂的爵士音乐 吹奏 者吃惊发楞地盯着刮脸刀上的白斑。
13 我喜欢参与 吹奏 各种各样的合奏曲。
14 竹笛是中国民族 吹奏 乐器中的主要成员,是深受我国各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15 藉由专业卡祖笛 吹奏 家、卡祖笛乐团的团员芭芭拉:史都华的指导,哈林区荒腔走板的噪音,很快变成了生动的曲调。
16 我刚发现第十四课是关于如何 吹奏 高位孔的,总之,学过这一课之后,感觉好多了,多谢。
17 乐队 吹奏 得更响亮了,使观众高兴起来。
18 装饰乐句,花式 吹奏 :一段炫耀或讲究仪式的音乐,例如小号曲.
19 张牙舞爪的风魔渐渐逼近了,狂风卷起漫天沙雨打在车窗上哗哗作响,整个天空像是拉上了一条黄沙的幔帐,太阳早已没了踪影,昏天黑地的,咫尺之外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有耳边响着风魔 吹奏 的森人的警笛。
20 那牵牛花儿爬在树上,调皮任性,无拘无束,就像小孙女缠着老爷爷。那一串串小喇叭似地牵牛花在微风中摇摇晃晃,像是在 吹奏 着欢快的乐曲。
21 在大门的左右两边,挺立着两颗高大的送树,它们像是校园里的哨兵一样,威严的挺立着,松树上蝉也在欢快的叫唤,像是 吹奏 夏天的乐曲,正在迎接夏天的到来。
22 那喇叭花儿正像一只只小巧的五颜六色的喇叭,迎着朝阳在 吹奏 一支优美的乐曲。
23 清晨的路边,缠缠绕绕的是牵牛花。粉红洁白的小喇叭,向天空敬礼,律动的旋律 吹奏 着一段段优美的传说,不知不觉中悄悄推开了黎明的窗。
24 走下田埂,眼前是一片油菜地,金黄的油菜花正高举这它那一个个小小的金喇叭, 吹奏 着春天的歌呢!蜜蜂和蝴蝶也赶来凑热闹,给这美丽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
25 兰花开放了,有的似一只凤蝶展翅飞来,有的像一排铃铛摇动,更有的像雄壮的军号在 吹奏 着。
26 童年像一幅褪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童年像一首欢快的歌,诉说着那些过去的故事;童年像一支悠扬的笛, 吹奏 着人生最美好的乐章……
27 玉兰花开放了,有的似一只凤蝶展翅飞来,有的像一排铃铛摇动,更有的像雄壮的军号在 吹奏 着。
28 一杯浓浓的咖啡,帮你赶走一天的疲惫;一阵轻轻的凉风,帮你 吹奏 一身的劳累;一条小小的短信,给你我牵挂的真心。照顾好自己哦!
29 在阿姆斯壮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人曾经用他独特的方式来 吹奏 小号.
30 1746年英格兰人取得卡洛登大捷后,一位英国法官裁定风笛是战争乐器。风笛 吹奏 者像其他士兵一样,也是战士,他奏出的乐曲就是他的武器。
31 吹打乐是我国以 吹奏 乐器和打击乐器为组合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它自明清时期逐渐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民间器乐中最为普遍的演奏形式之一。
32 另外,管乐器 吹奏 者、水下呼吸器操作者和玻璃吹制工都可以出现这种情况。
33 现在他需要的是 吹奏 乐。
34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送送惦记叮嘱,敲敲友情之鼓,思念心情非君莫属,秋风 吹奏 岁月之谱,秋月照耀牵挂之湖,祝福短信为你跳舞,祝你永远幸福。
35 连音和顿音是两个重要的音乐术语,主要是因为在口琴上 吹奏 它们非常困难。
36 也许在半音阶口琴上更容易去 吹奏 某些音符。
37 光渺云逝卢厚敏洞箫跟中音长笛在 吹奏 方法上有差异,但音色上很接近。
38 教授:伊娃会给我们示范 吹奏 法国号的物理过程。
39 我的特长是 吹奏 葫芦丝,爱好是音乐,美术.
40 当耍蛇人突然又 吹奏 起爵士乐和现代流行曲时,我们感到非常惊奇。
41 默林为他的发明感到特别很是自豪,并且梦想滑着轮子 吹奏 小提琴出如今晚会现场。
42 苗族的芦笙舞技艺性强,讲究 吹奏 的曲调要多,技艺更求精湛.
43 用吐音方法 吹奏 ,有滑音、打音、颤音、抹音、琶音、飞指等技巧,可用循环换气法奏长时值音符。
44 因喇叭的声音最大,就由它 吹奏 主旋律,黑管和伸缩喇叭则配合小喇叭分别作即与高低音搭配。
45 第一把位就是你所 吹奏 曲子的调子所在的位置,也是口琴的调子。草堂的课程中,前十课讲述关于第一把位吹奏。
46 科学的 吹奏 口形应该是逼紧的,只有逼紧的吹奏口形才能产生有力的“口劲”,有力的“口劲”才能吹出最佳的笛子音色。
47 好些个音乐家,我只喜欢瓦格那,他的曲子声响最大, 吹奏 的时辰可以安心措辞,旁人听不见。
48 在中国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笙这一古老的簧管 吹奏 乐器经历了多次形制的变革。
49 低音管以拨奏式八分音符匆匆忙忙地 吹奏 着钢琴华段主题的旋转版,一切还很安静。
50 “不太坏,斯图兰特先生,”那位对手说,“你 吹奏 百鸟朝凤的手法还不很高明。”。
51 猖狂的爵士音乐 吹奏 者惊诧地盯着剃刀上的白斑。
52 想想一家人共同 吹奏 乐器,会是怎样的欢乐时光!
53 “吹打乐”,是指以 吹奏 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要配置形式的民族器乐合奏形式。
54 这枚王子乔吹笙引凤镜,铜镜上的图案表现得是周宣王的太子王子乔 吹奏 笙箫引来凤凰的故事。
55 当 吹奏 者维持此项效果时,必须做新的命中检定。
56 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 吹奏 乐、民歌为一体,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57 他第一爱好无疑是音乐,因为当他离开他攻读政治、哲学和经济学的牛津大学后,他去了巴黎音乐学院,并成为一个专业的双簧管 吹奏 者。
58 今天晚上有一场 吹奏 乐演出,我们一起去看看。
59 吹奏 军号的仿佛不是司号员,而是军队本身自然而然地发出的乐声,国王的驾临真使他们感到非常高兴。
60 用快乐的钥匙,打开幸福的盒子,念出平安的咒语,锁定健康的目的。用美丽的笛子 吹奏 出甜蜜的乐曲,让轻松的歌声永远陪伴你。周末快乐!
61 雪花编织着冬季,纯洁而美丽;北风 吹奏 着心曲,情意在传递;阳光淡去了热力,却温馨如昔;简单的问候,其实是心与心的交集。朋友,祝你一切顺意!
62 音乐课上,老师 吹奏 了一曲《苏武牧羊》,问学生:“你懂音乐吗?”“懂。”“那我吹的是什么?”“笛子……”。
63 牧童 吹奏 着牧笛归来,他用美丽的畅想萦绕着飘荡的音符,这是春天的脚步声。
64 以最合乎逻辑,统合性良好,且不复杂的指法, 吹奏 高音域的连续音符.
65 风笛 吹奏 者像其他士兵一样,也是战士,他奏出的乐曲就是他的武器。
66 这位双簧管 吹奏 者以即兴演奏而著名。
67 他 吹奏 了一首优美的笛子曲。
68 诺曼底登陆战中的风笛 吹奏 者比尔?米林于2010年8月17日辞世,享年88岁。
69 黄铜管体,声音集中明亮,反应快。能清晰平稳 吹奏 极弱吐音。
70 新竹笛,基本保持了普通六音孔竹笛的传统演奏方法和风格,同时可以方便的 吹奏 十二平均律。
71 而笛子演奏殊技巧的特殊运用,则能更加增强乐曲的表现力, 吹奏 出“二人台”独特的乡土风格。
72 海力空大号,圈形大号由演奏者掮在其肩上 吹奏 的大型螺旋状铜号…
73 关于他的家乡云南昆明地区姿态优美的妇女的画作,绘出了日常生活如河中浣衣,塘边捞鱼, 吹奏 笛子等。
74 疯狂的爵士音忧 吹奏 者惊诧地盯着剃刀上的黑斑。
75 排箫由一系列管或长短不一的芦笛组成的原始管乐器,通过对其顶部的开口吹气进行 吹奏 。
76 被风 吹奏 的,总是那飘忽的哀愁。只有那无心人的寂寞,是风,怎么也吹不散的烟火。耳根
77 一场 吹奏 乐演出,我们一起去看看。
78 因小号的声音最大,就由它 吹奏 主旋律,黑管和长号则配合小号分别作即兴高低音搭配。
79 停赛那期间,我的训练较其它球员更多,但是我却不能出赛,因此要找一些事情让自己专注,所以决定学习 吹奏 喇叭。
80 但尽管如此,尼克还是把它们的声音加入了 吹奏 乐部分,这部分已经相当成型了。
81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敲敲友情之鼓,送送惦记叮嘱,思念心情非君莫属,秋风 吹奏 岁月之谱,秋月照耀牵挂之湖,祝福短信为你跳舞,祝你永远幸福。
82 竹笛演奏中音高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口形、呼吸方法、 吹奏 姿势、指法等方面。
83 今晨的梦里,树上猴子穿新衣。鼓号声 吹奏 的章鱼,路过森林下着雨。滴里搭拉滴里搭里,桃花变成了狐狸。迷路的乐队在哭泣,人生也许是个迷。陈绮贞
84 爱情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明灭千年的欢笑,右岸是烛光下永恒的沉默,中间流淌的,是年年岁岁淡淡的寂寞被风 吹奏 的,总是那飘浮的哀愁,只有那无心人的寂寞是风,怎么也吹不散的烟火。耳根
85 若是你从没听过玄远高雅的 吹奏 ,这张专辑是你只有的选择!
86 笛子是中国最具特色的 吹奏 乐器之一。
87 接着是圆号 吹奏 的抒情曲,这是主题旋律。
88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 吹奏 乐器。
89 在八一佳节来临之际,冲锋号 吹奏 出进攻的命令。飞机向你扔下祝福;炮弹把你炸出快乐;坦克向你发射好远;机枪把你烦恼消灭;幸福的旗帜把你牢牢抓住,一生一世永不放手!
90 8名亚罗士打乐龄口琴队队员一起 吹奏 ,希望琴声能唤回班机乘客。
91 黑色宽广的夜空,点点星星闪烁,五只并列而立的古埙,一道五色音符静静矗立,恍若古埙 吹奏 时共同发出的震颤,如同心灵清泉流淌而出。
92 7月3日,福建龙岩市连城县的民间艺人嘴叼着香烟,用两个鼻孔 吹奏 唢呐,其技艺让人叹绝。
93 在云阳县巴阳镇阳坪村,听取了“家在社区?六有家园”活动介绍,在村文化室饶有兴致地听村民们用竹琴 吹奏 乡间小调,为大家的精彩表现鼓掌叫好。
94 在湖南省交响乐团的协奏下,艾瑞克?欧比赫的号音确实动人,弱音器使小号 吹奏 出无法形容的音质,许多观众难以相信,这是小号的音乐。
95 当日早晨6时许,寺院僧人开始准备,至8时许,僧人 吹奏 法器,寓意吉祥天母在天空飞翔。
96 巨龙的背上,一位愁颜不展的女子,将魔杖变为一支长笛,愁眉苦脸地地 吹奏 着。
李宏介绍,贾湖骨笛能 吹奏 出七声齐备的下徵调音阶。
98 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怀瑟把这段音乐交给一个带着弱音器的小号 吹奏 。
99 演唱间隙,两人合作默契,曼 吹奏 口琴,金吹奏低音单簧管。
100 洋兰(元学兰): 吹奏 部新四天王之一,前田和真命女的含义是其奋斗下去的动力。
101 执壶腹部用模印帖花技法饰有三个乐舞俑形象,短流下为一舞俑,两系下分别为 吹奏 筚篥(bili)和手持拍鼓的乐伎,均是卷发披肩,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
102 幼年时客居江南的姨娘曾教我用埙 吹奏 此曲,很是清淡高远,此刻用箫奏来,减轻了曲中愁意,颇有流雪回风,清丽幽婉之妙。
103 过了十年,道士复来,曲笛 吹奏 ,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104 礼品装入箱笼,或挑或抬,走街串巷,燃放鞭炮, 吹奏 鼓乐,在媒人、押礼人的护送下送至女家。
105 喜欢夜的人往往也会喜欢雨,特别是和风细雨,喜欢那种特有的伤感的气息,取下墙壁上自己亲手做的洞箫,正要 吹奏 ,雨却渐小了。
106 12日下午,十余名外国留学生及外教走进河北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中华文化大讲堂”,听中国古琴名曲,亲身体验“礼乐之祖”古埙 吹奏 艺术的奇妙。
107 群山和大地的征服者、走遍海洋和陆地的旅行者、有着大膝盖的男人Tamatea,曾在这座山丘为自己最心爱的人 吹奏 鼻笛。
108 而北方风格,则多用梆笛 吹奏 ,善用花舌、历音、剁音及滑奏。
109 小桥流水是金色的,空气里荡漾着也是油菜的清香,风也仿佛 吹奏 的是赣剧的绝音,花海是招蜂引蝶的源泉。
110 大家知道,这是住在10楼的盲人小伙何令又在练习 吹奏 葫芦丝了。
111 小桥流水是金色的,空气里荡漾着的也是油菜的清香,风也仿佛 吹奏 着赣剧的绝音。
112 “育情管”最大的特点是只有一个,靠 吹奏 者嘴唇移动感觉,相当于有61个键的簧乐器,尤其是吹奏戏曲最有效果。
113 我穿过曲径疏林,只见哈玛雅坐于回廊栏杆上,一腿曲起,背倚廊柱, 吹奏 短笛,笛声清越,如泣如诉。
114 在他的建议下,白居易让商玲珑又找到几位能歌善舞的**,组成一个乐班,商玲珑弹箜篌,谢好好弄古筝,陈宠和陈平分别 吹奏 遇篥和笙。
115 刘成对音韵涉猎较多,正所谓一通百通,虽不擅长此道,却是能熟知这两种乐器的,他 吹奏 得并不好,但是那是相对于专业水平极高之人而言。
116 7月5日晚,来自台湾三大原住民之一的排湾原住民孩子和内地小朋友相聚福州 吹奏 鼻笛,吹奏曲调沿袭排湾族部落最古老的声音,现场两岸小朋友无不入迷。
117 佛指舍利金塔被安放在机场升降平台机改装的花车上,僧侣仪仗队手持香花幢幡、 吹奏 法器作前导。
118 用尺八(竹制管乐器) 吹奏 出福岛民谣《炭坑节》,感动了在场观众。
119 一场上下半场迥异的揭幕战,它缺乏大牌球星、亦不跌宕起伏,在令人恹恹欲睡的Vuvuzela 吹奏 声中,南非人垂首离开,他们心有不甘,但足够骄傲。
120 谁的柔情捻了谁的泪珠,谁把相思树栽在路口,弹指七弦琴,莺歌燕舞几时回,瑞雪纷纷,梅花三弄, 吹奏 笙箫,别一场凄凉冷月,划过七月流火的凭栏。
关于阿炳的资料和乐曲
《花衣魔笛手》是一本由[日] 阿部谨也著作,一页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衣魔笛手》读后感(一):2021#阅读记#《花衣魔笛手》
第一次知道“花衣魔笛手”的故事,是小时候读格林童话看到的。所以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就很吸引我。 1284年6月26日德国小镇哈默尔恩约130名儿童集体失踪……根据当地的记录,传说如下: 据说前一年哈默尔恩的鼠患严重,一天,一个衣着华丽的男子来到这里,说自己可以解决鼠患,村人许诺若解决后就酬以重金。男子便吹起笛子,这个城镇的老鼠都跟着,一个个走到海里淹死了。 村人看到老鼠已经死了,就耍赖不给钱。男子生气的走了。第二年,男子又来,在城外吹起笛子,城镇的小孩便都跟着出来,和他一起走到一座山洞,随后山洞消失,小孩和男子都消失了。 作者阿部谨也 以这个神奇的传说为切入点,如一般,追踪文献与史料,层层推理,揭示传说背后的社会背景、历史真相,这些传说包含的宗教战争、帝国及家族利益纷争波及至中世纪庶民的狂欢与哀愁。 读完这本书才知道,花衣魔笛手这个传说故事,其实是一个讲述底层人民命运的悲惨的精神印记传说。 “传说的出现,往往会掩饰一些不能宣之出口的真相,既然说不出口,唯一表达方式,就是把传说变成故事,隐晦地流传下去。” 作者阿部谨也是日本著名的历史学家,被誉为日本“西方社会”研究第一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史、中世纪欧洲社会史。 最近完全沉浸在德国历史的长河中,随手拿起来换脑子的小书,居然还是以德国历史为主题,不得不说,这,就是阅读的缘分。 推荐阅读:? 阅读难度;因人而异
《花衣魔笛手》读后感(二):花衣魔笛手
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西方社会史著作。 1284年6月26日,哈默尔恩,吹笛手与130个失踪的儿童,花衣魔笛手的传说。
在对谜团可能性探寻的回顾过程中,斯潘努斯认定1260年泽德门德战死说为合理解释;维恩提出东向移民说,将吹笛手视为移民代理人;多伯廷则拓展出移民遇难说,认为这一传说是尼古拉伯爵与先遣队们在移民途中遇难的历史记忆;沃勒则认为孩子们在节日的狂欢里堕崖沉入沼泽地。此外还有儿童十字军与基督教祭祀说等合理解释。
吹笛人是中世纪的底层人物,“作为恶行的象征,也就成为人们不知源自何处的恐怖情绪的发泄口,被定为恐惧的对象,以及可转嫁恐惧情绪的人。”吹笛人便成为传说的一部分。此外,在1551~1553年,哈默尔恩灾害连绵,1553年的宗教战争更是雪上加霜,市议会的过错却要由无辜的市民与孩子承受,庶民的痛苦让他们萌生出对执政者的批判之心,捕鼠人复仇的故事也因此融汇而入。“对于民众来说,仿佛是从长年累月的辛苦之中渗落而生的虚像,比枯燥无味的史实拥有更重要的意义。”
但阿部谨也并不是单纯进行解谜式的探寻,仅仅追求一个历史结论,而是以此为线索对中世纪社会加以剖析,触摸到欧洲社会史的一角。
“它或许只是在13世纪德国一个小镇上,由一件小事情而产生的地方传说,但是在很短时间内就传播到全世界。因为不管1284年发生的这件事情究竟是什么,当时哈默尔恩市庶民的悲伤与痛苦都跨越了时空,直抵我们内心。当接近那时产生这种悲伤、痛苦的庶民生活时,我们就超越了单纯解密似的兴趣或好奇心,直接触摸到欧洲社会史的一角。”
《花衣魔笛手》读后感(三):欧洲中世纪传说之谜,庶民的哀叹
不知道有多少人熟悉这则被收录在格林童话中的传说,讲的是:
1284年的德国哈默尔恩市饱受鼠灾之害,一个身穿花衣的男子,吹起笛子,成群的老鼠跟在他身后,主动跳入河中淹死。解决了鼠害之后,市民拒绝向花衣男支付约定好的报酬。花衣男为了复仇,再次吹起笛子,而这回是一群男孩女孩跟着他跑了出来,总共130人,他们最终消失在了山里。
传说与童话的不同之处在于,传说通常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只是在几个世纪的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流变。关于这则传说的真相说在400年间有25类之多。
这是一本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书,作者将哈默尔恩市和传说放在整个中世纪的欧洲背景之下,通过对每一条说的验证、推翻,再验证、再推翻的证伪过程,直抵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秩序及其下的民众生活。
对这类书,比如马亲王的《显微镜下的大明》,完全没有抵抗力。他们先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找到了一个缺口,然后不断地撕扯,让历史的真相一丝不挂地袒露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冰山的全貌。列举一些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1、中世纪欧洲的行业协会有很大的话语权。想加入屠夫协会,除了要上缴钱财以外,还要交一张牛皮。
2、乞丐在那时被认为是正面的,是一种职业,需要具备职业知识,甚至被认为是一种“艺术”。乞丐也结成行会,并且还会推举一位乞丐之王,类似丐帮和帮主。另外还有,瘸子行会、盲人行会、白痴行会、行会等等。
3、女巫的出现其实是因为女性长期受到迫害,而女巫最早也是为了自保和对付那些施加迫害的男性。(类似我国湘西,养蛊人往往也都是女性)。横跨时空的两个地区,竟然出奇地相似。
4、16世纪,离婚要先劝解,劝解无效,有错方要打扫市镇直至和解,若双方有错,则都流放到市镇外直至和解。
5、从二战向前推100年左右,也出现了大规模犹太人的事情,他们那时类似贵族的代理人,向普通市民放高利贷,而庶民无法看到他们身后的贵族,这些犹太人沦为了庶民愤怒的牺牲者。
这本书打动我的不仅是逻辑严密的推理,更是文字中透出的极具人文关怀的内核。作者的视角并没有放在国家件的大范围情况,不是王公贵族们颜色五彩的华服,不是王权的尔虞我诈,而是直抵庶民的生活百态,将中世纪的悲伤与痛苦镶嵌在了欧洲社会史的一角。
对这本书感兴趣,是因为我当年的硕士毕业论文,也曾想过以民间传说为选题,但面对卷秩繁多的史料,最终望而却步了。如果这本书早出纪念,或许能给当年的我一点继续下去的勇气吧。
至于作者的答案,还是到书中寻找吧。
《花衣魔笛手》读后感(四):补几张实拍图~
花衣魔笛手
8.8
[日] 阿部谨也 / 2021 / 一页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传说的出现,往往会掩饰一些不能宣之于口的真相,既然说不出口,唯一的表达方式,就是把传说变成故事,隐晦地流传下去。
※ 日本“西方社会史”研究第一人阿部谨也代表作品
※ 层层推理,步步逼近,揭示传说背后的残酷真相,呈现中世纪庶民的狂欢与哀愁
※以东方视角观西方社会,以理解之同情深入人类的共有经验,带来不同的智识体验
※ 好看好读,五十余幅直观感受遥远的中世纪
“花衣魔笛手”的故事在欧洲流传甚广,可谓家喻户晓。
故事发生在德国小镇哈默尔恩。据说这个地方鼠患严重,一天,一个衣着华丽的男子来到这里,说自己可以解决鼠患,村人许诺若解决后就酬以重金。男子便吹起笛子,这个城镇的老鼠都跟着,一个个走到海里淹死了。村人看到老鼠已经死了,就耍赖不给钱。男子无奈地走了。第二年,男子又来,在城外吹起笛子,城镇的小孩便都跟着出来,和他一起走到一座山洞,随后山洞消失,小孩和男子都消失了。
阿部谨也以这个神奇的传说为切入点,如一般,追踪文献与史料,层层推理,步步逼近,揭示传说背后的残酷真相,呈现中世纪庶民的狂欢与哀愁。
不管1284年发生的这件事情究竟是什么,哈默尔恩庶民的悲伤与痛苦都跨越了时空,直抵我们的内心。当接近产生这种悲伤、痛苦的庶民生活时,我们就超越了单纯解密似的兴趣或好奇心,直接触摸到欧洲社会史的一角。 ——阿部谨也
音乐名家——阿炳
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是他的小名。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阿炳二十多岁时,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贫病交加,眼疾恶化,双眼相继失明,从此,人家便叫他瞎子阿炳。
阿炳从童年起就同他父亲华雪梅学习音乐。华雪梅是一位道士,是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的技艺杰出的人材,阿炳的音乐修养最初主要的基础出于道家音乐,而且是出于家传。道家音乐,大部分是非宗教性的民间音乐,其中有许多是毫未改动的民歌曲调。阿炳双目换明后得不到有钱的斋主的欢迎,只能离开道门,开始以卖唱为生。在无锡市里,一位戴着墨镜,胸前背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在街头上行走的,这人便是阿炳。
阿炳纯粹靠演唱来维持生活,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乞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建康而深沉的气息。阿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在解放后,当人民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乐作品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
阿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三首琵琶作品,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二泉映月:无锡惠山二泉享有“天下第二泉”的美称,是阿炳常去游玩的地方。他双目失明后,才奏出《二泉映月》一曲,用音乐形象来描绘他想象中的旧时曾目睹的美丽风景,而他当时所感到的却是漆黑一片,这就使得他在婉转优美的旋律中,时时流露出伤感怆凉的情调。
听松:乐曲描写宋代伟大的爱国将领岳飞,率领义勇军士,进行卫国战争的故事。阿炳在此曲中间寄托着抗战胜利的心情。乐曲个性鲜明坚强,引子气魄阔大,一、二、三段都满含着不平凡的情调和结构,成功地抒写了奋斗的勇气和胜利的把握。阿炳在二胡上用的是老弦和中弦,声音特别浓厚有力
寒春风曲:这是阿炳又一首二胡曲子。阿炳自己说是道家失传了的《梵音》曲调而杨荫柳先生研究的结果是阿炳自己的作品,从曲名看是描写春天所吹寒冷的风,从乐曲本身让人感受到的是被压迫的沉重的唉叹和对光明的无限向往
大浪淘沙:据阿炳生前所言,这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是他在琵琶上弹奏,而加进了琵琶的技术的。此曲经杨荫柳、曹安和二位先生录音并记谱才得以保存下来。乐曲结构紧凑,共分三段,音乐情绪从原来的深沉忧怨发展到活泼有力最后在充满乐观和自信的乐声中结束。
龙船:原是民间所流行的一个琵琶曲调。乐曲中琵琶的弹奏是模仿端午节民间比赛龙船时,龙船上的罗鼓声与歌唱声。开头是模鼓,中间为好戏段,每段是一个民歌或一段器乐曲调,各段之间,又夹进模仿罗鼓的部分。
昭君出塞:这是阿炳父亲华雪梅亲传的琵琶曲,与《昭君怨》及《塞上曲》没有相似之处。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拟聘阿炳为教师,但当时他已身患重病,无力应聘,12月4日与世长辞,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1951年3月27日其妻董彩娣病故。
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藩篱,博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最开始为无标题目音乐,是阿炳经过长期的修改演绎,结合自已坎坷的一生逐步发展形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一,现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已的痛苦身世。”
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
后来,彭修文将此曲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吴祖强改编成弦乐合奏曲;丁芷诺、何占豪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丁善德改编成弦乐四重奏等等。中国唱片社曾将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钢丝录音制成唱片,畅销海内外。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乐曲流畅婉转,意境深邃,流露出伤感怆凉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表达了阿炳对辛酸现实生活的沉思,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在这首乐曲中,阿炳借无锡惠山胜景“天下第二泉”,抒发了自已饱经辛酸的一生,流露出对坎坷命运运的愤懑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此曲纯粹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旋律优美婉转,质朴动人,平静深沉而不乏昂扬之志,缠绵哀怨而饱含愤慨之情,充满浓郁的江南风格。
这是一首用变奏、衍展手法写作的作品。开始是一个感怀,叹息般的引子,接下来是第一主题,旋律在二胡的低音区进行,低沉压抑,表现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郁闷心情。第二主题和第一主题对比鲜明,利用不断向上冲击的旋律和多变的节奏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激烈控诉,展现了他不甘屈服的个性。
这两个主题共做了五次变奏,第一变奏中将每一主题进行了压缩,第二主题却大大扩充,激动有力。第二变奏中第一主题扩充为两个乐句,第二主题则用离调手法加以发展,将情绪推向新的高度。第三变奏迂回平缓,为高潮出现做了准确,第四变奏中第二主题犹如层浪叠涌,表现了阿炳内心积愤的尽情迸发。旋律在高音区煞住后突兀下沉,第五变奏是以全曲最低音开始做为尾声,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
主题的变奏随着旋律的发展,时而深沉,时而激扬,时而悲恻,时而傲然,深刻的展示了作者的辛酸、苦痛、不平与怨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